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
丙型肝炎检测与防治

更新时间:2018-09-09 22:22:40  推荐指数:

  更新流行病学数据。全球 HCV 的感染率为 2.8%,估计约 1.85 亿人感染 HCV,每年因HCV 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 35 万例。我国属 HCV 低流行地区。2006 年调查显示,我国 1-59 岁人群抗 -HCV 流行率为 0.43%。加上高危群体,我国 HCV 感染者约 1000 万例。

  HCV1b 和 2a 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,其次为 2 型和 3 型,未发现基因 4 型和 5 型,6 型相对较少。

  预防

  除旧版预防措施外,新增对高危人群的筛查。建议根据我国《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》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管理。

  自然史及发病机制

  新增促进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。年龄在 40 岁以上、男性、嗜酒(女性或男性 50 g/d 以上)、合并感染 HIV 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;肥胖、胰岛素抵抗、合并 HBV 感染、非酒精性脂肪肝、肝脏高铁载量、合并血吸虫感染、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大的有毒物质、遗传因素等。

  丙型肝炎肝损害的主要原因是 HCV 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学反应,其中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起重要作用。

  实验室检查

  新版指南中实验室检查提至临床诊断之前,并删除血清生化学检测和 HCV RNA 定性检测段落。补充抗 -HCV 检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IA。并指出抗原检测是在缺乏 HCV RNA 检测条件时才考虑进行的。统一 HCV RNA 定量检测单位为 IU/ml。

  指南对 HCV 基因分型的方法及意义进行了具体描述,并表示应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该检测。新增了 HCV 耐药相关基因检测、宿主 IL-28B 基因分型。

 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

  突出强调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。新指南对各项无创诊断方法进行了分类说明,并新增了 APRI 评分和 FIB-4 指数的介绍,对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进行了着重描述。

  并认为血清学和 / 或瞬时弹性成像影像学两种无创方法联合应用时,可以提高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。当两者结果不一致时,建议进行肝活检明确诊断。目前的无创方法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优于显著肝纤维化。(A1)

  病理学诊断

  详细描述了丙型肝炎的病理学特征,并首次推荐采用国际上常用的 METAVIR 评分系统、Laennec 肝硬化评分系统、计算机辅助数字化图像分析方法进行测定,并分别用于肝纤维化的分期和定量评价。

  临床诊断

  急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基本同前。限制流行病学史范围,明确就诊前 6 个月都在急性丙肝的诊断考虑范围内。指南还明确地提出抗 -HCV 及 HCV RNA 阳性可作为慢性丙肝诊断依据之一。肝活检病理诊断可以判定病变程度。

  体外诊断

  【预期用途】

 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,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(HCV)所致。感染HCV后,会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,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(HCC)。抗-HCV抗体的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,也可用于HCV感染者的初筛。

  本品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、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,可用于临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。

  【检验原理】

  本品采用基因工程重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羊抗兔IgG分别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,并和包被有胶体金标记的重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金标记的兔IgG及其他试剂组成。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人血清/血浆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。

  检测过程中,血液标本加到试剂盒的加样孔中,样品首先和玻璃纤维纸片上的免疫胶体金混合,接着再往硝酸纤维素膜上层析。如果样本中含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,这些抗体首先与包被重组抗原的胶体金结合,这样混合物往硝酸纤维膜上层析时,便会被固定有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线(T线)捕获而形成胶体金标记HCV抗原-HCV抗体-HCV抗原的免疫复合物,因而在T线出现一条红色线条,为阳性结果。如果被检者血液中没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存在,则不会在检测线(T线)上形成红色线条,为阴性结果。在试剂盒上的质控线(C线)包被有羊抗兔IgG,无论任何情况下在检测时质控线上都应有红色线条出现,以证明试剂盒工作正常。

丙肝抗体检测试剂
丙肝抗体检测试剂

部份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链接